中国“创客”还要闯几关?
创客,一个风风火火“闯”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名词,如今正“声名鹊起”。
今年伊始,李克强总理就曾考察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被寄予厚望。
尽管名字“火”了,但中国创客仍显稚嫩,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公众仍然感到陌生。大国创新,缘何寄厚望于草根?点燃“万众创新”,创客要闯哪些关口?
俞敏洪点赞“四个全面”:创客应该大有所为
俞敏洪:“四个全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一直所追求的目标。那么随着这四个全面实现,中国也将变成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法制的国家。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其实蛮大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能是我们未来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继续前行的同时,所要做的重点的突破。
,作为一个老的创客,我想向创业青年说的是,在一个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中国,整个国家都在鼓励创新和创业活动,那么在这个时候,创客应该是大有作为。希望这些年轻的创客们能够有突破性的思维和颠覆性的创新,能够为中国的高科技以及中国的未来商业的发展,实实在在的做点突破性的工作,而且我相信年轻人是能做到这点的。
人民网评:呵护“创客”,就是呵护创新
“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到了“创客”这个网络新词。一个庄重的政治舞台,一份严肃的政府文件,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人群,所有这些元素加在一起,使得“创客”进入官方语汇,有着更多耐人寻味的深意。
何谓“创客”?网络新著《创客:新工业革命》中这样描述: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将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一言以蔽之,“创客”就是那些有创新想法,并乐于将其付诸实践的人。由于互联网无远弗届的影响力,“创客”往往依托网络想象创新、实现创新,他们是一群“玩”创新的新型人群。
一个新词之所以能在民间流行,并进入官方话语,正说明它切中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从国家层面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从社会层面来看,贫富差距拉大,公平正义诉求高涨,给社会底层更多垂直流动的机会,需要破除体制机制积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应运而生,一方面,个体迸发的创新精神,能够汇聚成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创客”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它天然拒绝权力干预、金钱腐蚀,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智力空间,这恰好给了“草根”实现梦想的机会。
中工时评:让“创客”引流经济活水
这些天,首次写入政府报告的“创客”一词一炮而红。
正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涌现出的新词新语一样,“创客”既映射了中国当下的实际,又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图景。梳理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的相关表述,不难看出,“创客”的“创”字,被赋予了“创业”和“创新”双重含义:当下的实际,是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稳就业是维持社会总体稳定的基石,是“新常态”下民生改善的判断依据,也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面临今年创历史之的749万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如何实现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的预期目标?唯有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年轻人为特征群体的“创客”应时而生,顺势发展。
立足当下,更需放眼未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与政府希望调动民间力量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相契合,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驱动力量。这些有创意、有匠心的“创客”群体,会成为引流中国经济的活水,他们的成长壮大,对中国未来经济影响之深远程度不可估量。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www.zboec.com/hyzx/2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